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對話CIO >
溫州大學李校堃:強化互聯網思維 做好教育信息化
摘要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認為,一方面要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教育教學質量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另一方面,要運用互聯網思維與原則,進行學校機制體制創新。...
溫州大學,作為一所地方綜合性大學,辦學歷史可追溯到溫州近代著名愛國愛鄉人士黃溯初1933年創辦的溫州師范學校,1987年升格為溫州師范學院。2006年,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 ???)合并組建新的溫州大學。
與“學區制”改革相結合
溫州大學在建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國內知名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的征途中,信息化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之一,在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管理方面取到基礎性與引領性作用。特別是在學生信息化服務、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管理系統建設以及信息化教育教學基礎環境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將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特色歸納為以下四點。
■將信息化建設與“學區制”改革相結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提升學生管理服務水平。2012年6月,溫州大學啟動學區制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打造集“思想教育、行為指導、生活服務、文化活動、道德實踐”于一體的育人新模式。圍繞這一目標,學校大力推進全生命周期的學生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先后建設了學工系統、迎新系統、離校系統、門禁系統、自助學籍打印機、自助售藥機、自助購票機等,涵蓋學生的學業服務、資助幫扶、勤工儉學、心理援助、師生交流、報到注冊、畢業離校、家?;拥纫幌盗泄δ?,實現了信息共享最大化、學生辦事一體化、校園服務智慧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管理質量和服務品質。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高等教育開放,適應以慕課為主的在線教育發展。學校較早部署建設“羅山學堂在線( SPOC )”平臺,該平臺支持課程創建、教學資源管理、視頻在線播放、作業管理、翻轉課堂管理、教學行為分析等,不僅支持了課程資源建設,同時實現課程優質資源共享。目前,建成各級各類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視頻公開課和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超過300門,其中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門,實現課程資源的共享與開放。近期,溫州大學進一步引入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超星爾雅和好大學在線30余門優質課程資源,在“羅山學堂在線”平臺支持下,開展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移動學習等教學模式改革,對提升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發揮較好的引領作用。
■建立40多個業務管理系統,滿足教育教學管理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效率。管理系統涵蓋教學、教務、人事、科研、設備、學工等不同業務領域,為適應教師教學發展管理的需要,學校還自主開發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系統,解決高校教師培訓多樣性需求、績效管理、掛職與導師制管理問題等。該系統獲得各兄弟高校的好評,并推廣與應用到多所高校。
■積極推進校園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2012年學校率先引入社會資源,與溫州三家運營商合作,共建共享學生宿舍區網絡,拓展出口帶寬,建設無線網絡信息點等,形成了“校企共建共享”網絡建設模式,該模式被推廣應用到多個高校。學校還制定了35萬字的《 溫州大學管理信息標準集 》,完成了“數據交換及共享平臺及業務系統數據集成”項目,為后續的數據共享與大數據分析奠定了基礎,為校園信息化教學和教育教學管理提供了保障。
(本文不涉密)
責任編輯:張蘭蘭
站點信息
- 運營主體:中國信息化周報
- 商務合作:趙瑞華 010-88559646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