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云計算 >
深耕產業 打牢底座 紫光云實現再進化
2022-05-05 13:55:10作者:路沙來源:信息主管網
摘要 “未來,中國云服務市場的空間仍然巨大,紫光云將重點聚焦政企市場,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軍者?!毙氯A三集團高級副總裁、紫光云與智能事業群執行總裁陳子云如此說道。...

新華三集團高級副總裁、紫光云與智能事業群執行總裁 陳子云
俗話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無論是形態、技術,還是場景,云計算都會不斷演進。在陳子云看來,身處其中,紫光云致力于將計算技術通過云的底座平臺,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化,以及超融合等技術,最終應用到具體的業務場景。
事實上,技術終歸還是要為業務服務,要在場景中體現應用價值。以新華三推出的“數智抗疫平臺”為例,該平臺在超融合私有云和綠洲平臺的基礎上,能夠整合流調、健康碼、社區等多源數據,形成海量數據資產。最終用數據重塑疫情防控模式,形成數據驅動的管理和決策模式,實現篩查、轉運、隔離等場景的全面數字化,全面提升疫情防控的智能化水平。如今,新華三集團不僅深度參與了全國多地的健康碼快速上線與平穩運行,并在近期馳援山東、江蘇、浙江、安徽、貴州等地的方艙醫院數字化建設,至今已支撐全國超過100家方艙醫院數據中心,為助力政府實現精準化疫情防控做出了自身努力。
從同構混合云到分布式云
在2022新華三技術戰略溝通會上,紫光云宣布由同構混合云升級為分布式云,在維持同構混合云統一架構不變的基礎上,將持續構建行業云所需的“云數智”三維能力,打造一個能夠實現任意位置、任意規模、任意應用、任意模式的分布式云整體方案。
Gartner預測:到2025年,超過50%的組織將在其選擇的地點使用分布式云,從而實現業務模式轉型。這意味著,相較于目前大多數公有云服務所采用的集中式模式,分布式云代表著云計算的未來。
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兼產品與研究開發部總裁柳義利表示,同構混合云和分布式云本身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一個技術架構演進的問題。“分布式云對于我們并不是新的概念。如今,新華三集團內部設立的研發中心都已經實現了分布式運作,幾乎所有的研發人員都可以在云上進行辦公。所以,我們內部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分布式云架構體系。由內向外,依托我們的最佳實踐和差異化優勢,將為更多的客戶提供一體化、端到端的云服務能力。”柳義利如此說道。
從技術上來看,分布式云能夠為具有低延遲、降低數據成本需求和數據駐留要求的企業機構提供一個靈活的環境,同時還使得企業的云計算資源能夠更靠近發生數據和業務活動的物理位置。更為重要的是,分布式云提供了自上而下的統一架構,使得從核心數據中心到托管機房,再到邊緣節點等各種計算場所,全部都能采用同一套技術底座。
“真正的分布式云,并不需要多云管理平臺。對于邊緣、中心、多地市等不同節點都是統一的代碼、統一的運營管理平臺,以及統一的入口和認證機制,從而使得業務及數據都能實現無縫平滑遷移。不僅如此,一套‘完美’的分布式云解決方案還應該包括分布式數據庫、分布式存儲、分布式應用,以及云原生等一系列技術。只有所有技術都實現分布式,才能將云解決方案的效用發揮到最大。”柳義利進一步強調。
不僅如此,在交付和服務能力上,紫光云也做到了“分布式”。柳義利表示:“新華三集團和紫光云具有30多個本地服務中心,無論是服務響應、配件支持,還是行業耕耘和客戶理解,我們在行業內都有先發優勢??梢哉f,我們的服務也是分布式、長期,以及可持續的。從這一點來看,我們選擇與百行百業的客戶一起成長,共同走向數字化轉型新征程。”
深耕產業貴在深入業務場景
應用場景是企業戰略的時空載體,也是數字技術賦能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體現。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不同行業在利用新技術的同時,結合不同的應用背景,實際上也會使得這些技術獲得差異化特性的延展。
“經過多年的積累,在產業云領域,紫光云從產業覆蓋、工業技術、市場效應到品牌影響等方面,都實現了全方位的落地。未來,紫光云將在工業云、芯片云、建筑云、水務云等領域持續發力,構筑面向細分產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紫光云的目標市場就是政企市場,所以在政企市場落地云計算技術,必然要與產業特點相結合、與業務進行深度融合。”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王燕平如是說。
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王燕平
以智慧水務為例,紫光云以I/P基礎能力深度賦能水務行業,構建水務行業數字能力平臺,并以行業融合、數據運營為核心,聚焦長效治理,孵化水務行業數字化運營能力。
結合紫光云與新華三集團之間的協同關系,以及對政企市場業務理解、服務保障的優勢,他們的技術是專而精的,并且堅持與用戶場景進行深度匹配。“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落地的過程當中,無論是業務理解、服務上的優勢,還是方案的匹配度,這些都會對我們未來為百行百業提供云服務帶來極大的便利和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王燕平表示。
未來,紫光云將繼續深入更多產業領域,面向客戶需求,深耕產業互聯網,持續探索行業云、產業云的新技術、新場景、新應用,打造基于分布式云的渠道合營云模式,圍繞“云數智”打造行業全棧云能力。
不求大而全但求專而精
紫光云認為,政企用戶的上云、用數、賦智,離不開圍繞云、數、智的全面創新。在這一過程中,客戶真正關注的是整體的解決方案或者服務能力。因此,對于紫光云而言,它不應該僅僅被定義為一個軟件平臺,而應該是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和云服務能力。“紫光云架構的整體設計思路,是從云到數、到智,囊括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數據庫、超融合等在內的全系列產品線的解決方案,而且我們會實現全環節的聯動,最終保證客戶的高滿意度和業務的高可用。”柳義利如此說道。
盡管新華三集團和紫光云擁有全系產品線,但真正落地到具體應用或者場景上,他們不會全都做,而是想在聚焦的產品上做得更精彩。事實上,在過去幾年,紫光云也確實在專注的場景上取得了快速發展。在2021年重慶醫保云項目中,新華三集團提供分布式技術路線幫助當地構建醫保平臺。當時,重慶醫保已經積累200億條歷史數據,如何將這些數據完整、準確地導入數據倉庫是醫保平臺成功部署的關鍵。新華三集團在前期建設過程中采用了SeaSQL DRDS分布式數據庫,并通過綠洲平臺的數據ETL和數據治理服務,將原有45T的歷史數據進行遷移后的適配與調優,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完整性。重慶市3200萬人口、15萬企業、數萬家藥店全部在重慶醫保云平臺上進行動態交易,該平臺成功承受住了峰值時五分鐘交易量80萬筆的巨量考驗。
對此,王燕平也強調,進入新時代,面對復雜的用戶需求,到底是選擇大而全還是選擇專而精的路線,可能影響著所有的云廠商。從紫光云的角度來看,對于自身的發展路線自始至終都非常清晰,就是走專而精的路線。聚焦專而精的發展路線,同時踐行集團戰略,使得紫光云將自身的云服務和運營能力,通過整體解決方案的形式,落地到了不同行業,并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對此,陳子云提到,2021年紫光云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其中原因,不僅在于紫光云制定了簡潔而清晰的“1+2+3”戰略,還在于紫光云在產品技術、業務模式、商業模式上的持續創新。比如,將新華三集團云智產品線和紫光云的云智業務整合起來,形成跨平臺、跨產品線的合力,這是業務模式上的創新;將在大企業或者在復雜的環境中打磨出來的產品應用到SMB市場,這是一種市場定位模式的創新;將超融合、VDI、虛擬化、數據庫、分布式存儲等技術集成到云平臺,這是從技術上、解決方案上,以及產品定位角度上的創新。
“因為市場在變、技術在變、客戶的需求也在變,我們只有不斷地做好技術,做好業務模式、技術產品,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才能夠趕上這個市場,才有可能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陳子云這樣說道。
(本文不涉密)
責任編輯:路沙
站點信息
- 運營主體:中國信息化周報
- 商務合作:趙瑞華 010-88559646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