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數字化轉型 >
數字化在上?!笆奈濉卑l展中的作用
2022-01-07 17:25:08作者:上海海外經濟技術促進會秘書長 張禮立來源:中國信息主管網
摘要站在十四五的起點上,上海在全國范圍首次提出了“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這瞄準了未來數字城市的特征和趨勢,為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定下了基調——數字化之都要有全球最佳的宜居營商綜合環境。...
站在十四五的起點上,上海在全國范圍首次提出了“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這瞄準了未來數字城市的特征和趨勢,為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定下了基調——數字化之都要有全球最佳的宜居營商綜合環境。
當前,上海已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形成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推動上海的“五個中心”從“基本建成”到“完全建成”,城市數字化轉型要發揮積極的作用。世界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涌現出一批創新發明,但其中只有一部分能引領時代的變革。上海在新時代科創技術革命中成就顯著: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上海不僅在經濟層面,更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上,讓數字信息化的產城融合成為新示范。
中國數字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信息化和數字化所推動的創新加速傳統產業與科技的融合。今天的信息產業,產業數字化以及大量的新型場景,正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是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增長的努力方向。持續的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的提升,為產業發展構造了超長產業鏈與新型化發展的特點。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市場、市民和政府的三方作用,會產生場景應用的藍海,我們需要通過場景經濟、平臺經濟、在線經濟中探索合適的領域,在行業細分賽道當中創新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引導產業升級。當然,所有的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大量的高質量人才,我們要歡迎來自全球的高質量人才,包括企業家、科學家、學者定居上海,成為新上海人。
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淵源與資源。軟實力是全球文明城市的內生驅動力,更是城市形象最集中的體現。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的城市精神塑造了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包容的多元文化和穿透性體現了上海強大的文化融合能力。2021年6月,上海率先提出將“軟實力”應用于國際大都市的城市發展與治理,推動上海提升國際傳播能力。一個城市的文化品牌很重要,培育城市軟實力,需要融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城市精神,闡述核心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框架下,當代中國城市軟實力的價值觀表達應體現東方文化主流價值。如果不具備文化軟實力,上海就不會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目前,在信息文明方面,上海正通過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形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成為信息集聚中心、知識傳播中心、全球信息網絡的樞紐,成為數字化生產方式和智慧生活方式的引領者。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信息的產生、發布、使用、整合將成為經濟活動的樞紐之一,并對全社會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十四五”期間,我們要立足上海的戰略地位,厚植城市精神,彰顯城市品格,繼續弘揚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進一步優化進博會貿易國別結構,圍繞上海的重大任務,提升文化軟實力。這就需要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打造“沉浸感”和“臨場感”?,F在,上海結合每年的進口博覽會,把貿易和投資通過數字和信息深度融合,做大進博會,做深 “一帶一路”,全方位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老齡化、數字化和城鎮化三化共振的時代,我們老年人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中被不斷邊緣化的同時,整個社會的平等、公平和效率也受到了影響。要彌合代際數字鴻溝,我們就要倡導建立以全齡包容為導向的設計、評估與服務體系。上海的城市數字化轉型中,是一個數據挖掘利用與科技全面賦能的過程。如何化解數字、信息安全挑戰以及數字鴻溝的問題尤為重要。特別是近年來,代際數字鴻溝現象在中國逐步加劇,日益嚴重。代際數字鴻溝也使得占中國總人口近1/5的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權重下降,加劇了社會不平等和不公正。一方面,我們倡導各類“數字無障礙”公共服務,創造了無處不在、優質普惠的數字生活新圖景;另一方面,我們急需加強網絡應用培訓,消除網絡代溝,從而擴大內需。如今網絡市場興起,人們都在網上消費。面對代際新數字鴻溝,我們應倡導建立以全齡包容為導向的設計、評估與服務體系。從設計者角度看,物理或數字化產品和界面的設計中,應充分注重面向老齡人群的設計、評估和服務理念,充分考慮老齡人群的身體機能、行動特點和日常生活習慣;從使用者角度看,應鼓勵并幫助老齡人群接觸各類新技術產品,更好地融入數字生活。如果我們想辦法把老年消費群體打開,內需則可以獲得大大增長。面向未來,對老齡化、老齡社會的準備與應對,正在成為企業、城市、區域乃至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這既是挑戰,更是不可估量的超級機遇。(節選自《國際數字之都——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市民手冊》,東方出版中心2021年12月出版,出版統籌鄭納新,策劃付江、萬駿,責編陳哲泓、陳明曉)
(本文不涉密)
責任編輯:wangyan
站點信息
- 運營主體:中國信息化周報
- 商務合作:趙瑞華 010-88559646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